成年人电影

成年人电影 举办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坛第502讲:个体、家庭与国家:人的现代化下生命意义的追寻与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0-29 发布作者:宗柯欣、任智 审核:伍宸 张林 阅览数:

10月27日上午,由成年人电影 承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坛第502讲在西区教育楼413会议室顺利举行。本次讲坛聚焦"个体、家庭与国家:人的现代化下生命意义的追寻与体验"主题,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、研究员王俊秀作专题报告。讲坛由成年人电影 院长张宝歌主持,心理学系近40名师生参加。

张宝歌院长首先对王俊秀教授表示欢迎,并简要介绍其学术背景。王俊秀教授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,长期深耕社会心理学研究,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,主编《社会心态蓝皮书》《美好生活蓝皮书》等重要著作,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。

报告伊始,王俊秀教授系统回顾了社会心态研究的重要成果,围绕社会心态的构成要素、分析水平及核心指标展开解读,梳理了社会心态的理论框架。随后,他以"潘晓讨论""内卷""躺平"等社会现象为切入点,指出当前部分群体存在生命意义迷茫的问题。他强调,在这些话语建构的共享现实中,普遍的焦虑与生命意义感缺失正在发酵成为一种社会心态。针对这一问题,王俊秀从多视角剖析其根源,强调必须从"个体、家庭、国家"三个维度协同发力,提出"育心"与"构建新型个体-家庭-国家关系"两大解决路径。他还重点解读了生命意义的四种状态,并结合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数据,揭示了不同生命意义状态与生活压力的关联。

互动环节,现场师生围绕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优化、"内卷"背景下的应对策略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等问题展开讨论。王俊秀教授结合研究经验逐一解答,鼓励青年学者以积极理性的心态探索社会问题解决路径。

会议最后,心理研究所所长徐强教授代表学院向王俊秀教授表示感谢。他表示,王俊秀教授的报告内容深刻、视角独到,不仅为在场学者带来了关于生命意义与社会心态的深度思考,更从理论框架、研究方法、实践路径三个层面,深化了师生对社会心态研究的理解和认识。

此次讲坛的成功举办,增进了师生对社会心理学前沿问题的理解,拓宽了研究视野,促进了学术思考与交流。